中教数据库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章详情

结构化视角下村治场域类型及基层自治分化

更新时间:2023-05-28

【摘要】转型时期,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为村治实践的分化样态提供了基础性差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村级治理资源的禀赋与输入存在内生、外生双重结构。以结构化理论为视角,通过治理实践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结构二重性,对村治场域类型进行划分:资源稀缺型场域、资源固化型场域、资源发展型场域。三种村治场域类型,在"国家—市场—村庄"关系框架中呈现出迥异的强弱关联程度。研究表明,在国家行政力量正式、市场力量半正式、村庄熟人社会非正式三重结构性场域关系中,村治利益主体呈现出两种行动逻辑倾向:"逐名"的政治逻辑和"谋利"的经济逻辑。在"资源—规则"型构主体精英社会行动要素下,治村逻辑表征为:一方面,国家在场吸纳、基层政府治理需求以及村庄内部价值评价体系共同形塑了主体精英在治村中的自我价值实现。另一方面,村治场域的分利秩序一旦形成,政治权威或开始裹挟经济权威,并产生利益俘获,治村精英会依据村庄资源的输入形式,在治村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一并探讨了基层民主自治实践在"国家—村庄"双重作用下形塑出的四种自治分化样态,即"形式化"自治、"分立性"自治与"竞争性"自治和"垄断性"自治。

【关键词】

446 2页 免费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

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

0/500
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教立场
相关文献

推荐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228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